LFGB食品接触材料报告办理要测试哪些项目?LFGB 认证并非单一测试项目,而是德国针对所有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及制品制定的强制性安全法规,同时也是欧盟范围内认可度最高、要求最严格的食品接触安全标准之一。其核心目的是通过科学检测,确保产品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(如盛放、烹饪、包装),不会释放有害物质(如重金属、有毒化学物质)污染食品,进而保障消费者健康。
1、强制法律效力:所有进入德国市场的食品接触产品,无论产地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,必须符合 LFGB 要求。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将被禁止销售,甚至面临罚款、召回等处罚;
2、广泛适用范围:覆盖所有可能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,包括塑料、硅胶、金属、陶瓷、玻璃、纸质包装、涂层等,小到吸管、瓶盖,大到锅具、咖啡机内胆,均需合规;
3、清晰认证标识:通过 LFGB 测试后,产品可标注 “LFGB compliant”(符合 LFGB 标准)或 “LFGB approved”(LFGB 认可)标识,这一标识是德国消费者识别安全产品的重要依据,能显著提升产品市场信任度。
无论是成品还是原材料,只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与食品(包括液体、固体、半固体,如饮料、零食、酱料等)直接或间接接触,都需要通过 LFGB 认证。具体可分为 4 大类:
1.厨房用品类:日常烹饪与用餐必备
这类产品与食品接触频率最高,是 LFGB 检测的重点领域,包括:
餐具:金属刀叉、陶瓷碗盘、木质筷子、塑料勺子等;
烹饪器具:不粘锅(涂层需检测安全性)、不锈钢锅、硅胶蒸笼垫、烘焙模具(如蛋糕模、饼干模);
辅助工具:塑料砧板、硅胶铲、金属打蛋器、食品级剪刀。
2.食品包装类:储存与运输环节关键
包装材料若释放有害物质,会直接污染食品,因此需严格合规,包括:
容器类:塑料保鲜盒、玻璃储物罐、硅胶密封袋;
一次性包装:塑料食品袋、纸质餐盒、铝箔包装;
饮品相关:塑料饮料瓶、玻璃水杯、吸管、瓶盖(尤其是与饮料直接接触的内塞)。
3.小家电接触部件:间接接触也需合规
小家电中与食品接触的组件,虽不直接由消费者选购,但仍需符合 LFGB 要求,包括:
加热 / 加工部件:咖啡机的冲泡腔体、榨汁机的螺旋杆、电饭煲内胆、电水壶内胆;
辅助组件:料理机的刀片(金属部分)、酸奶机的内胆、面包机的烤盘涂层。
这类产品虽使用场景特定,但因直接接触食品,同样需认证,包括:
硅胶制品:食品级硅胶冰格、硅胶烘焙手套、硅胶奶瓶配件;
涂层 / 树脂类:罐头内壁涂层(防止金属溶出)、密胺树脂餐具(如仿瓷碗);
纸质制品:食品包装纸(如蛋糕托、糖果纸)、一次性纸杯内壁涂层。
LFGB 认证的测试项目围绕 “有害物质不迁移、食品不受污染” 展开,不同材料(如塑料、陶瓷、金属)的测试重点略有差异,但核心可归纳为 6 大类:
1.感官测试:最直观的安全筛查
这是 LFGB 的基础测试项目,模拟实际使用场景(如用产品盛放水、油、酸性食品),检测产品是否会导致食品出现味道、气味或颜色改变。例如:用硅胶模具盛放热水后,水是否有硅胶异味;用陶瓷碗装醋后,醋是否变色。若出现异常,直接判定不合格。
2.重金属迁移测试:杜绝有毒金属溶出
针对金属、陶瓷、玻璃等材料,检测铅、镉、汞、铬等重金属的溶出量。不同材料的限值严格且明确,例如:
陶瓷制品(尤其是彩色釉面):铅迁移量需≤0.8mg/dm?,镉迁移量≤0.07mg/dm?;
金属制品(如不锈钢锅):铬迁移量≤0.05mg/dm?,镍迁移量≤0.1mg/dm?。
3.全面迁移测试:评估总迁移风险
检测材料中所有可迁移物质的总量,模拟不同食品环境(水基食品、酸性食品如醋、酒精类食品如料酒、油脂类食品如食用油),测试物质在不同温度、时间下的迁移量。例如:塑料保鲜盒在微波炉加热后,是否有大量化学物质迁移到油脂类食品中,总迁移量需符合≤60mg/kg 的限值(不同材料限值略有差异)。
4.特殊高风险物质检测:针对性排查隐患
针对不同材料中常见的高风险物质,进行专项检测,包括:
初级芳香胺(PAA):常见于彩色塑料制品、橡胶制品,长期接触可能危害健康,需严格限制;
双酚 A(BPA):多见于塑料奶瓶、食品包装膜,可能影响内分泌,LFGB 要求迁移量≤0.05mg/kg;
甲醛:密胺树脂餐具(仿瓷碗)的重点检测项目,避免高温下释放甲醛;
亚硝胺:橡胶制品(如硅胶密封圈、橡胶奶嘴)需检测,防止迁移到食品中。
5.塑料制品专项测试:聚焦塑料特有风险
塑料因成分复杂(如含塑化剂、添加剂),需额外进行专项测试:
邻苯二甲酸酯(塑化剂):常见于软质塑料制品(如塑料吸管、硅胶玩具),LFGB 禁止在儿童食品接触产品中使用;
挥发性有机物(VOC):检测塑料在高温下是否释放挥发性有害气体;
过氧化物残留:硅胶制品(如硅胶蒸笼垫)的必测项目,避免残留物质污染食品。
6.微生物测试:保障卫生安全
主要针对重复使用的食品接触产品(如餐具、水杯)和婴幼儿用品(如硅胶奶瓶),检测产品表面的微生物含量(如细菌总数、大肠杆菌),确保产品在出厂时符合卫生标准,避免因微生物污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