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输危险性鉴定书办理需要怎么做?有客户经常咨询,运输危险性鉴定书,上面有些是写着非限制性货物或者普通货物,有些是危险货物,有些报告上面写着可正常运输货物,限制运输货物和禁止运输货物,这个是什么意思呢?
运输危险性鉴定书的鉴定结果会根据货物的特性、危险性等因素综合判定,不同货物的鉴定结果差异较大。以下是常见的鉴定结果类型及相关说明:
1.什么是非限制性货物?
鉴定结论明确货物不属于《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》(GB 6944)等标准中规定的危险货物,运输时无需特殊危险品运输资质或包装要求,例如:普通服装、家电、非易燃非腐蚀性的日用品。
2.什么是危险货物?
根据货物的危险特性,进一步划分为以下类别,一共有九类:
第 1 类:爆炸品(如烟花、火药)。
第 2 类:气体(如压缩天然气、氧气)。
第 3 类:易燃液体(如汽油、酒精)。
第 4 类:易燃固体、易于自燃的物质、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(如镁粉、白磷)。
第 5 类: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(如高锰酸钾)。
第 6 类: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(如农药、部分化学试剂)。
第 8 类:腐蚀性物质(如硫酸、氢氧化钠)。
第 9 类: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(如锂电池、磁性材料)。
1.什么是可正常运输货物?
非危险货物或危险货物在满足特定包装、标识、运输工具等要求后,可按普通货物或危险品流程运输。
2.什么是限制运输货物?
危险货物需遵守特殊运输规定,
比如:仅限公路 / 铁路 / 航空运输(部分危险品禁止航空运输,如锂电池需符合 IATA《危险品规则》)。
限制运输数量(如每批次运输不超过特定重量或体积)。
需使用专用包装容器(如防爆箱、防腐蚀容器)。
3.什么禁止运输货物?
某些高危险性货物(如未妥善包装的剧毒物质、强爆炸品)可能被鉴定为禁止运输,无法通过任何常规运输方式运输。
一份合规的鉴定报告,上面的关键信息主要有:
货物名称 :“锂电池组”“氢氧化钠溶液”。
危险性类别:明确属于哪一类危险货物(如第 9 类),或标注 “非危险货物”。
联合国编号:危险货物对应 UN 编号(如 UN3480 为锂离子电池)。
包装等级:危险货根据危险性分为 I 级(高)、II 级(中)、III 级(低)。
运输要求:包装方式、温度控制、隔离要求(如与食品隔离)、运输文件(需附带 MSDS)等。
鉴定结论:总结货物是否属于危险品,以及运输时需遵守的核心条件。
1.报告有效期:
部分货物(如锂电池、化学品)的危险性可能因配方、状态变化而改变,鉴定报告通常有有效期为年度有效,需确保报告在有效期内使用。
2.运输场景差异
航空、海运、公路运输对危险品的要求不同(如航空运输限制更严格),报告可能会注明适用的运输方式,并不是一份鉴定报告就可以通用。
3.合规性要求
被鉴定为危险货物运输需由具备资质的物流公司承运,司机 / 船员需持危险品运输资格证,运输车辆 / 船只需符合危险品运输标准。
1.规避风险:避免因货物属性不明导致运输违规(如被海关扣留、运输途中发生安全事故)。
2.合规通关:进出口货物需凭鉴定报告向海关、航空公司等部门申报,确保顺利通关。
3.保险理赔:若货物在运输中受损,鉴定报告可作为责任认定和保险理赔的依据。
如果需要了解货物的危险类别,可以提供货物名称和资料,以便更精准分析!